编者按:当出海越来越成为一家中国公司核心战略时,如何征战全球市场就成为一个极其专业的话题。在全球化的演变中,已有不少中国品牌站立潮头。鉴于此,硬氪特推出「Insight 全球」专栏,从品牌成长与变迁,探索中国品牌出海的前沿方向与时代契机,为出海玩家与行业提供思考与启发。
这是我们专栏第 47 期—— AEKE 成立于 2021 年,它聚焦运动健康这一规模尚小、但增长明确的新兴赛道 ,主打高端市场,凭借客单价 2 万元的智能健身器械,一个月内在海外拿下千万元众筹。这一领域技术有门槛、市场未饱和,且未被巨头紧盯,为创业公司沉淀技术、抢占先机提供了黄金窗口。硬件竞争白热化下,中国公司需差异化突围。
作者|黄楠
编辑|袁斯来
80 后创业者 Loong 是个喜欢户外运动的人。但这并不妨碍他卖 2 万一台的室内健身器械,每个月营收几百万元。
如今市面上的传统运动器械,比如跑步机、健身车、瑜伽垫、哑铃等,无论核心功能还是使用体验,都没什么颠覆性创新。跑步机依然是单调的履带转动,健身车也只是在踩踏方式上做些微调。
传统运动健康器械市场波澜不惊,年增长率常年维持在个位数。根据 ResearchAndMarkets 报告,2020-2027 年全球健身器材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 5.3%。
然而,转机在 2022 年前后到来。
居家健身概念的兴起,极大地刺激了家用运动器械的需求。与此同时,年轻用户对健身的个性化、智能化偏好日益明显。
麦肯锡报告预测,到 2025 年,全球数字健身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800 亿美元 。从区域分布看,美国将占据 40%-50% 的市场份额;欧洲紧随其后,约占 30%;而以中国、日本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。
彼时,Loong 正和几位前同事探索新的创业机会。
在当前家庭场景中,年轻人下班后 "躺平" 刷手机成为普遍状态,除移动端内容消费外,由电视、投影仪等设备提供另一项主要娱乐活动。
经调研后他们看到,市场上大部分内容产品还是聚焦于屏幕交互,模式单一化,活动类型的严重匮乏。
团队开始思考:除了休息和娱乐,能否为居家生活提供一种新的可能?
他们发现,在运动健康领域,穿戴设备早已是一片红海,但大型智能健身器械市场却几乎一片空白。这是一个既有技术门槛,又有广阔市场空间的赛道,而且尚未引起行业巨头的注意,非常适合他们这样的创业公司进入。
"从整体格局来看,中国室内运动品牌、尤其是器材设备领域,尚未出现具有绝对领导地位的第一品牌。当提及手机品牌时,用户能迅速联想到苹果、华为、OPPO,反观运动产品领域还缺乏清晰的品牌认知。这对我们来说,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。" Loong 说。
这也是 Loong 和团队最终锁定的创业方向:聚焦智能健身赛道、定位居家环境中的碎片化运动。于是他们成立 AEKE 公司,通过切割精细化需求,为用户提供以力量训练、普拉提为主,瑜伽、有氧为辅的软硬件一体化方案。
Smart Home Gym K1(图源 / 企业)
AEKE 自 2024 年启动商业化以来,其首款力量器械产品 Smart Home Gym K1 在 Kickstarter 平台上线后,仅一个多月就筹集资金超过 1500 万人民币 。
这款产品的众筹价格为 2200 美元,客单价达 3299 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 2.3 万元)。目前在国内市场,平均每月出货量稳定在数百台。
瞄准高端市场
在设计产品初始,AEKE 向上游的供应链工厂提了两个问题。
当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批以健身镜为代表的智能健身设备,客单价从 3000 元到上万元不等,其中 Technogym、Mirror 等头部品牌售价甚至超过 1.5 万元。AEKE 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:在现有技术基础上,通过边际效应,健身镜的成本能否降低一半?
然而这一设想很快被证明难以实现。因为健身镜所配备的高清镜面屏幕、高精度摄像头、ToF 传感器等组件价格较高,需为镜面轻薄设计做额外封装,实时动作识别与数据处理也十分依赖高性能 AI 芯片。同时,非标准化的定制化生产模式,难以通过大规模量产摊薄成本。
AEKE 关注的另一个问题,是这类产品毛利空间是否充足。在硬件可缩窄成本相对有限的前提下, 转向内容付费模式是不少企业的第二选择。比如 Mirror、Hydrow、Peloton、Tonal 等,除零售单价外每月还会收取一定的订阅费或会员费。
"或许这个模式在欧美地区是成熟的,但从国内现阶段来看,我们用户心智仍未养成,对创业公司来说缺乏可行性。" AEKE 联合创始人 Loong 告诉硬氪。
当然,这其中不乏有些公司做"生态",即健身镜本身不盈利,通过其他盈利产品来补齐。但这种路径跟 AEKE 想做自有品牌主打产品的理念背道而驰。
在原有方案验证不可行后,AEKE 团队开始思考新的产品形态,并最终确定以力量训练为核心,由力量器械搭配全触屏方案,为用户提供居家模拟多种健身房运动器械的差异化产品。
居家可模拟多种健身房运动器械(图源 / 企业)
基于高端品牌定位,在整体设计层面,AEKE 以轻量化为核心,其产品造型和工艺都强调质感,更倾向于一款家居艺术品。Smart Home Gym K1 设计简单,比如机身线条到镜面材质选用铝合金、防眩光光学玻璃等,外形上契合国内年轻用户和欧美用户的喜好。
其中,K1 搭载有 4K 触屏、环绕声音响和 AEKE 自研的数字伺服电机技术,预设有五种发力模式,配合智能配件,能够模拟多种健身房器械。而且,它能通过视觉感知传感器和电机力控反馈,由"智能教练"来判断用户动作准确度、纠正训练方式。
Loong 告诉硬氪,室内健身器械的核心痛点之一在于安装复杂性,一方面会影响用户的实际体验,同时也关系到商业模式的成本考量。
以高端健身品牌 Technogym 为例,该品牌面向 C 端用户提供有专门的"白手套服务",由专门的售后人员上门配送安装。这种模式对企业而言,无论是自建售后团队还是委托第三方,都会推高成本。
同时,设备安装常涉及打孔、固定等操作,易对用户的家居环境造成不可逆损伤,影响空间美观度并产生潜在修复成本。
对比之下,AEKE 选择可移动力量器械的硬件组合,无需安装即可使用,避免破坏用户家装。
无需安装,避免破坏家装环境(图源 / 企业)
这款设备的实际占地面积仅为 0.3 平方米,从各种设计来看主打低门槛、易上手,很符合年轻健身用户的需求。
但 AEKE 并非一家只做硬件的公司。
个性化 AI 私教
对于尚未养成长期运动习惯的用户来说,开启运动之前需要解决两个核心命题,为什么要运动、以及如何坚持运动。
在明确健康管理、增肌、塑形等运动目标后,怎么能够保持稳定的运动频率,往往是新手健身用户的头号难题。
随着当前智能硬件产品迈向高端化,硬件本身区别并不明显。在此之上,需要深挖用户底层精神需求,这也契合了当前主流的一大消费趋势。
因此,AEKE 在产品功能的设计之初,便将年轻用户关注的情绪价值供给纳入核心考量。
传统的健身行业中存在一定的从业门槛失衡问题,私教资质参差不齐、部分从业者仅通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,专业背景薄弱,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障。在此背景下,用户们迫切需要将优质私教的专业能力,转化为可复制的个人科学体系。
关注到上述市场现状,AEKE 自主研发了一个 AI 私教系统,从健身前、健身时到健身后,为用户提供全环节的智能化健身服务。
当用户首次健身前,这个 AI 私教会先通过运动能力检测算法,全面评估用户的身体状况、运动能力和健康数据,建立精准的用户画像。这个方案可以有效替代传统私教的人工评估环节,是 AI 私教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第一入口。
之后,该系统基于检测数据,会为用户自动生成周期为 21 天至 3 个月的运动计划与膳食方案,包括体型矫正、减脂、饮食健康管理等细化场景。
其中在课程设置方面,AEKE 组建有专业的教练团队,包括专家教练、瑜伽导师和资深营养师等,自己开发课程并拍摄,单节课成本在 2 万以上,并结合硬件产品做定制化课程。这些课程内容作为增值服务会向用户免费开放。
用户在训练过程中,AI 私教不仅会全程记录运动数据及完整运动过程。一旦监测到动作偏差,系统将通过语音和文字,动态纠正用户的动作。同时,根据用户的实时运动数据和身体状态变化进行动态分析,系统也会对训练方案作持续优化、以匹配用户最新的身体健身状态。
AI 私教,可实时纠正运动姿态(图源 / 企业)
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人群的运动习惯和运动体系偏好,AEKE 推出有亚太和欧美两套课程体系,提供差异化的内容服务。
比如对于初级和中级运动群体,课程编排注重动作分解和基础训练,通过详细的步骤指导和循序渐进的强度提升,帮助用户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;针对欧美市场用户普遍较高的运动基础和专业度,课程会着重提升训练强度和动作复杂度,融入更多功能性训练元素和高阶动作组合,以满足该区域用户追求运动效能和挑战性的需求。
UI 风格也做了相应调整。面向国内市场方面,基于 35-50 岁女性用户占比高达 90% 的特点,页面设计着重突出质感美学和流畅的交互体验;加上柔和的色彩搭配和直观的操作逻辑,更符合女性用户的审美偏好和使用习惯。
对比之下,海外市场用户中,35-50 岁男性用户占比约 70%。对此,AEKE 在软件设计上也调整为更具科技感和工业风的设计语言。考虑到欧洲用户特别关注健身数据的特点,洁面布局强化了各项运动数据的可视化呈现,通过清晰的图表和实时数据看板满足其专业化的健身需求。
AEKE 智能健身器械海外版(图源 / 企业)
"一款产品卖出去只是刚刚开始,不是用户买完我们的产品交易就结束了。从整个用户体验、交互逻辑等方面来看,我们是要做到零运营,即把产品放置到任何一个场景中,都不需要额外的运营人员去内容推广或定制。" Loong 说到。
不止于产品本身,AI 私教也有效提高了 AEKE 开拓海外市场的效率。
在进入某个单一市场的初期阶段,借助 AI 技术,AEKE 可以快速实现课程的本地化适配,包括德语、法语、日语、阿拉伯语等多语言翻译转换等,将市场验证成本控制在数十万元的合理范围内;待市场可行性得到验证后,再投入专业团队进行深度本地化制作,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动辄千万级的盲目投入风险。
硬氪了解到,AEKE 今年将全力加快出海节奏,以美国市场作为首要目标,逐步向北美、欧洲市场延伸,计划 2025 年海外营收提升至亿元规模。
在硬件行业白热化的竞争格局下,创业公司亟需差异化突围路径。AEKE 聚焦在规模尚小,但增长潜力明确的新兴赛道,是其得以迅速破局并增长的关键所在。
这类赛道往往有着一定技术门槛,市场尚未饱和,且因处于发展初期,未被行业巨头重点布局,这也为创业公司提供了一个有可参考性的发展方向。
在线配资开户官网,正规网上股票配资平台,哈尔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